查看原文
其他

主日读经评注 ‖ 拒绝天主恩典的四种方式

2017-10-15 漠道 天主教玛纳工作室


图文 | 网络

编辑 | 玛纳工作室

天主的话是我们灵性生命得以存活和成长的必需品。在本栏目里,从事神学研究和教学的漠道老师,将结合圣经学和他自身的信仰经验,每主日向您通传那离我们不远的,和总有话对我们讲的圣言。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音福

玛22:1-14

那时,耶稣用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位国王为自己的儿子举办婚宴。宾客早已收到邀请,但当他派仆人叫他们来参加婚宴时,他们却不愿意来。

他再派一批仆人,说:「告诉那些被邀请了的宾客:『看,我已预备了酒席,我的公牛和肥畜也宰了,一切齐备。来参加婚宴吧!』但这些人漠不关心地走了,有的去了自己的农庄,有的去做自己的生意,其餘的竟然抓住国王的仆人,把他们凌辱之后杀了。

国王于是大怒,派兵消灭了那些杀人凶手,焚毁了他们的城市。然后他对仆人们说:『婚宴已预备好了,但先前受邀请的人实在不配。所以你们出去,到各个路口,把遇见的人都请来参加婚宴!』仆人们走到街上,见人就请,不论好坏,都召集来了,婚宴就坐满了宾客。国王进来与宾客见面,看见其中一人没有穿婚宴的礼服,就问他说:『朋友,你不穿婚宴礼服,怎能进来呢?』那人无话可说。国王就命令随从说:『把他的手脚绑起来,丢到外面的黑暗里,在那里的人要咬牙切齿地哀号。』要知道:受召请的人多,但被选上的人少。」


──上主的话。

主日读经评注


拒绝天主恩典的四种方式


依 25:6-10a

斐 4:12-14,19-20

玛 221-14

 

教宗方济各说:“善总要向外传扬”(《福音的喜乐》9)。善和爱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表现和分享,正如火在燃烧中,风在吹拂中成为自己一样。天主是善,是爱,所以祂要创造和拯救:用创造来彰显祂的美善,用拯救彰显祂的仁爱。

善和爱不像有限的物质,越分享越少,而是越分享越多、越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分享,它们在分享中成全自身。所以,善无极限,爱无边界。在善和爱内,没有多和少,只有纯和不纯。纯粹的爱,哪怕只是个微小的动作,也很伟大,就像福音里那个只捐了两个小钱的穷寡妇;不纯的爱,无论多么惊天动地,都渺不足道,就像同一故事里那些看似“慷慨解囊”的富人。

那最惊天动地,而又纯真无比的爱,就是天主借着耶稣基督把自己完全分享给人的壮举。用若望的话说,从耶稣基督的“满盈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若1:16)。悲哀的是,天主似乎有点一相情愿,因为人并不领情:“世界原是借他(圣言)造成的,但世界却不认识他;他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若1:10)。

本主日的读经就是对此悲剧的描述。依撒意亚先知预言了末日的美好场景,说天主将要在耶路撒冷设宴款待万民,并要永久地消除死亡,擦去泪痕。先知可能是在巴比伦充军时写的这段话。充军是战争的结果,依撒意亚在此对以色列宣告的喜讯,不是重返家园、振邦兴国或君子报仇,而是万国都在天主内共聚一堂、和睦相处、歌舞太平。那将是没有痛苦和死亡的天堂。

天主的爱,是不计前嫌、一视同仁的爱,祂不会因为巴比伦欺负自已的选民,就要惩罚他们;祂愿意所有人得救,所有人都永远地活在祂的爱内。祂为万民设宴,并不考虑他们的身份、文化和历史,也不考虑他们曾做过什么,是否伤害过祂或祂的子民;祂只愿天下人都能享受祂爱的盛宴,祂的爱没有条件和界线。

如此无偿、慷慨和普遍的爱,在耶稣讲的婚宴的比喻里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在这个比喻里,天主设的是婚宴。旧约常常把天主对以色列的爱,形容为新郎对新娘的爱,而耶稣也的确把自己称作“新郎”(参路5:34)。因此,国王为儿子办婚宴,意味着天主要耶稣基督作世人、或者新人类的“新郎”——比喻中没有新娘,那些被请的人就是。而国王是没有分别,没有条件地去请人的,说明天主爱的无偿。

天主请了两批人,其中有人以不同的四种方式拒绝了邀请。第一批人指的是犹太人,因为天主首先拣选了他们。在比喻中,国王邀请了他们两次,第一次他们“不愿意来”;第二次,他们中有人不加理会,各行其是去了,有的竟杀害了国王派去邀请他们的仆人。“不愿意去”、“各行其是”、“睚眦杀人”,犹太人用这三种方式拒绝了天主的邀请

先知们以及后来新约的作者们在许多地方讲述过以色列背离和拒绝天主的历史,天主一次次宽恕,一次次派遣先知和领袖去劝告和引导他们,但他们总是不思悔过。为此,耶稣曾感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你常残杀先知,用石头砸死那些派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鸡把自己的幼雏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却不愿意!”(玛23:37)保禄和巴尔纳伯在决定向外邦人传教时,也表示:“天主的圣道本来先应讲给你们(犹太人)听,但因你们拒而不受,并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看,我们就要转向外邦人,也是因为犹太人的拒绝,才转向外邦人。”(宗13:46)在婚宴的比喻中,国王邀请的第二批人,就是指外邦人。

犹太人拒绝天主的三种方式,是递进式的,一种比一种厉害。他们在比喻中虽“不愿意去”,却没有理由,或许是出于对被邀请之恩典的无知。无知本身没什么,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可怕的是对无知的无知。如果不知道天主的邀请会带来什么,至少可以去看看,俗话说,宁可试过,不要错过。但偏偏就是有人太过“聪明”——或者说害怕承担和受损——对于没把握的事,哪怕是天主的邀请,就是不愿意接受。可天主的邀请会难以承担,或者能让我们受损吗?

对天主的邀请置之不理,然后各行其是,这第二种拒绝天主邀请的方式突显出犹太人更在乎自己当前的利益和正在做的事。这是一种放不下的态度,一种因小失大的愚昧。在灵修上,我们称之为“把持”(attachment)或执念。所以,耶稣在邀请人跟随他时,特别强调“舍弃”,没有对所把持之事物的舍弃,就没有接受天主恩典的可能——假如已经自满自足,怎么可能再向恩典开放?

被请者的第三种拒绝方式,是直接杀掉邀请他们的仆人。这有点让人想不通,却也是历史事实,我们知道,许多先知和耶稣都被杀害了。天主的邀请是得救的喜讯,但对于那些觉得此讯息打扰或者有碍其生活计划的人来说,它却构成一种威胁,因此会被这些人铲除。耶稣跟传统“唱反调”式的宣讲和他受欢迎的程度,在法利赛人和长老们看来,就是抢其“生意”的一种威胁,就像司祭长说的:“看,全世界都跟他去了!”可以说,耶稣是因遭嫉恨而被谋杀的。

第四种拒绝天主邀请的方式,是没穿礼服就去赴宴。没穿礼服赴宴的意思是不恭不敬、不知感恩的一种态度。天主的恩典固然没有条件,但并不因此就贬值,就可随意对待,甚至糟蹋。天主给的每一种恩典,都承载着祂全部的爱,轻贱祂以自我牺牲换来的恩典,实际上是对祂变相的杀害。但这似乎是人们普遍对待恩典的方式。

与此相反,保禄在致斐理伯人书中,为我们立了一个知恩报爱的典范。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而且充满困难、挑战和危险。作为一个为主劳苦工作的人,他没有为此有任何报怨,反而“事事感谢”,不论是饱饫,是饥饿,是富裕,是贫乏,他都能赖加强他力量的那位,应付一切。换言之,他能从一切境遇中发现天主的恩宠和旨意,并懂得珍惜和尽力回应,而这都得力于他的感恩心。在此,我们应再次聆听耶稣的心声:“我立在门口敲门,谁若听见我的声音而给我开门,我要进到他那里,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默3:20)

相关原创

主日读经评注 ‖ 天主比赏善罚恶者超越的多

主日读经评注 ‖ 助人改过,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

主日读经评注 ‖ 基督徒比非基督徒更优越吗?


简介:这是由圣经、教会法和神学专家,以及投身媒体福传的神职人员和有志青年,为更荣主益人而协力打造的一个公众号。玛纳工作室将以独创、独特和独到的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和您共同深入圣言、灵修、礼仪、法典等信仰生活的堂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